找到相关内容971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從科學與佛學看因果觀

    究竟是甚麼,我們將在下面作廣泛的探討。在科學時代的今天,我們也要從科學的觀點,去看因果的含義。就學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不單如此,佛法有世間法(有為法)及出世(無為法)二部分,我們就...甚麼因果法則等理念。但是「事後」來檢討這種涅槃境界的何以存在,我們也只能以超因果的看法,來規範這種出世或無為法的人生經驗。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舉《六祖壇經》自序品內的一段經文來作說明:「何期自性本自清...

    王守益居士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003239036.html
  • 佛法与自在

    佛法与自在   ※ 作者: 惠空法师 - 慈光禅研所 所长   大家对人际关系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要有佛法生命价值的角度与尺寸  佛法有出世、有世间,这是对佛法最简单的分判。世间出世的基础,...有很清楚的思想,有很敏锐的思考能力,在佛法和世间当中有一个拿捏得非常清楚的尺寸,你才会很自在地活在人群当中,而不会注意别人是不是又在讲你了?或者我这样做,别人会觉得怎样?我们不会!别人的看法,我们只...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452183.html
  • 走向世间的新佛教——读《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

    了融通世出世关系的内在条件,也就是说这一问题在佛法的理论内涵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根据,而且也反映佛法适应时代、面向现实的变化是一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是到了近代,现实化的方式和程度更深刻、更剧烈。 ...之改革经验,推动佛法由“主出世”而走向适应现世,从而开一时风气之先。20年代太虚提出了“行为主义之佛乘”,批评当时佛教徒大多囿于成见,只知佛法为出世,而不知佛法即是利益人群的世法。他强调“人间世无一...

    李远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044106.html
  • 大乘佛教孝观的发展背景

    大乘的信仰结构或系统有关,而且与大乘崛起的原因也有密切的关系。大乘佛教的信仰结构与早期佛教部派(sectarion Buddhism)的信仰结构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出世与世法并重的一种信仰系统,而后者基本上只侧重出世的信仰。因此在新派佛教的经典中,主要的讨论课题都是如何出家,放弃世俗生活的出世修行。大乘佛教以后出佛教学派的姿态提出出世与世法并重的信仰方法绝对不是没有历史原因造成的信仰...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959358.html
  • 浅谈中国儒道佛文化的特征与共性

    浅谈中国儒道佛文化的特征与共性  果晓  摘要:儒家偏于入世,道教偏于出世,佛法却包含世间出世并以出世为究竟,是为中华人文稳固的三足鼎立特质及精髓。道学重自然观辩证法;儒术重社会哲学辩证法;佛学以人的心性为究竟,揭示了宇宙人生的实相。  关键词:儒家/道教/佛教/世间/出世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伟大而智慧的民族,她以东方文化特有的儒、道、佛为根本精神,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

    果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451822.html
  • 自我教言思考题

    不知不觉当中,就会积罪如山。相反,如果能够反观自己,不但世间容易成就,出世也一定能成就。  2、 请略述“不可忘善知识,佛陀与正知正念”的原因何在?  善知识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恩德最为深重,我们和善...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颂义,世出世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的榜样是佛陀,见贤要思齐,如何向佛陀看齐呢?这一看齐的过程是在人格的培养过程中完成的,人格是基础,人格如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2255277.html
  • 圆瑛大师论佛法之精神

    又说,它们如何出?是不问世事,独坐修行呢,还是自杀呢?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出世吗?世是出得了的吗?(参见《新潮》第一卷第四号684-685页)按照罗家伦的说法,佛教的“出世”,那是要人们远离世事不做事,...并起到一定有利作用的意思,这是就佛教的社会功用而言,显然不是对佛教出世解脱的否定。如圆瑛大师在《佛教与做人》的演讲中说,佛教“共有五乘教法,人天乘是世间,余是出世间。说人乘即教人做人的道理,现在...

    李明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1341377.html
  • 的修学及次第

    那种闻发心的种子,是修行成就何种“果位”的必然关键。一般而言,佛法分世间,出世间出世法又分解脱道的小乘法与菩萨道的大乘法。有人认为需先修学世间,成就人天乘果位,才能次第再入出世;而依“契机”而论,理未必然,因而有人认为有些根机可以直接契入出世,照样能成就出离生死世间的罗汉果位。   再以出世而言,有人以为需先修学小乘法的罗汉果位,再“回小向大”进修大乘法的圆满佛果,这种为“回入大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250476.html
  • 学佛应先从“敦伦尽分”开始

    不过如此,修了半天还不如不修的好。如果要去找原因,其实不是佛法不灵,而是自己不知道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样的。完整的佛法是世法和出世都包括的,而我们的一些刚信佛的人,甚至一些讲法的人,往往不注意世间,只强调...能静得下心来了。再与其他人一比,才知道佛法是世法和出世都圆满的,偏废世法而修佛法,貌似快,反而慢,反不如我这样老老实实一步步走的来得快。  如何修习佛法,印光大师有一段很重要的开示: “愿举世...

    慈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1154367.html
  • 谚语中的佛理

    禅意与法味。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我国有很多谚语蕴义深刻,耐人寻味,有的简直可以当"话头"来参。如"一法通,百法通"。这里的"",既可以当成世法,也可以当成出世,如能看破世法,也就通晓了出世,这岂不是世出世不二,达到福慧双修的地步。又如"心病还须心药医"。这句谚语里的"心病"既可以当成一般的思想问题,也可以看成是修行中的各种障碍。"心药"可以看成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看成是去惑断妄,指点...

    李园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0259759.html